用户名: 密码: 记住我 免费注册|忘记密码?

 

热搜: 倩女幽 死神来
您的位置:首页>影视频道>佳片推荐>正文

《泰囧》的票房奇迹

发布时间:2013/1/3    出处:腾讯网    点击:1079

  

 

《泰囧》的票房奇迹已经不需要赘述了,它不但是一个新的记录,也是2012年电影产业的新鲜总结。这个总结其实只有三句话:第一句是,去他的拧巴苦难,人民太需要欢乐了;第二句是,用资产阶级思想考虑无产阶级使命,是不会有好结果的,只有中产阶级(平民)价值观才是票房灵药;第三句是,大片不是万能的,电影圈太需要新的造血干细胞了。

  • 《一九四二》的失利让华谊兄弟股票大跌

    《一九四二》票房失利

  •  

  • 人类已无法阻挡《泰囧》 13天破纪录向10亿迈进

    人类无法阻止泰囧破10亿

  • 2012电影票房将破160亿 国产片“泰囧”撑门面

    国产片全靠此黑马撑门面

  • 冯小刚否认抨击《泰囧》 恭喜徐峥赢了票房

    冯小刚否认抨击《泰囧》

  一、与其拧巴苦难,不妨来些欢乐

  先说苦难还是欢乐这个问题。没错,这句话是送给冯小刚的,而且我指的正是《一九四二》。当然,我也想把这话送给大多数喜欢显示情怀的中国导演。对于冯小刚导演的这部心血之作,也正是因为关注到他的情怀,我一直不愿评说。忍到年终,还是觉得应该有人实事求是地说一句真话,而不是浮皮潦草含含糊糊,用什么“《一九四二》起码让我们记起了那场被遗忘的苦难”一笔带过。中国人心里的苦难太多了,不需要想起,永远也不会忘记。那场苦难不需要花5个亿重新打造一遍。

  有关苦难,人们需要的是救赎,而不是对苦难的二次重现。电影是讲故事。人们为什么要听一个故事?因为他们期望从一个故事里听到事实之外的梦想、努力与结局。冯小刚两次触及中国人最深的苦难记忆——大地震与大饥荒,但是两次都没有达到预计的效果。大地震里,救赎其实不是救赎,只是谅解;到了大饥荒,救赎彻底不见了,只剩下幸存者的相互偎依。一次没有救赎的苦难,就像一块铅,压在观影者的心里。这样的电影,以大片的形态,在“末日”盛嚣的时日出现,真令人无法消受。

  有关无法救赎的苦难,如果一定要拍,亚洲电影人中,惟有黑泽明可以把握,一部《八月狂想曲》,写尽了日本人在原**阴影中的苦难心路。没有对人性最深的慈悲,就无法面对原**、大饥荒这样的末日苦难。

  我曾经送给冯小刚“人民导演”的称号,但是《一九四二》并不懂人民。导演可以严肃,但是面对苦难的严肃,并非就是重述苦难。与其看冯导这样拧巴着严肃,我还是更欣赏那个《大腕》时期的冯导,洞悉时代的疯狂,并从中发现欢乐。

  《泰囧》可以说无意中抄了诸如《浮城谜事》、《一九四二》、《王的盛宴》等等一干憋着硬要严肃的电影的苦难之底,用一把无伤大雅的欢乐,拯救了一片肃杀的中国电影,把票房送上新高。这一票行情,走得倒是和中国股市一模一样。

  二、边缘阴暗失宠,中产价值为王

  中产阶级确实是目前城市人群的主流了,这也正是中国电影票房得以持续提升的基础。忽视中产,使用城市非主流人群的价值观,对于作者电影、小成本非主流尚可接受,但是对于大片、大制作来说,就是自寻毒药。一部追求票房的电影,只有价值观符合中产阶级的主流价值观,才能保证起码不出错,不会成为票房毒药,如果能再加上一点制作上的特色,就足以吸引观众了。

  《泰囧》是价值观正确的典范。为了商业利益,顶着濒临破败的婚姻,与同窗兄弟为争取控制权勾心斗角,一路奔向泰国,寻找那个传说中的投资人,最后终于良心发现,回归家庭与亲情。这样的故事不就是当下职场中人的典型心态吗?再加上三位囧神协力,一位冰冰福利,几个人妖助阵,一个清凉福地清迈。《泰囧》就这么诞生了。

  《画皮II》票房大卖后,有人不断寻找偶然因素,认为这部片子制作粗糙不该大卖。我的观点恰恰相反,这部片子其实不管放到哪个档期都会大卖。根本原因是它的价值观不拧巴,一个歌颂永恒爱情的电影,正妻如何与小三拼死一搏,最终小三献身,二位一体,生活继续。全都是真善美的东西。在这个基础上,再加上换皮等等一系列吸引人的特效,即使3D做得马虎一点,对观众来说,也过得去了。

  再看一些价值观阴暗拧巴的东西,就很难再像前些年那么越骂越看了。《一九四二》的票房失利其实和《十三钗》有共同的原因,老一代电影人对于当下观众价值观把握失灵。其实冯小刚在《非诚勿扰2》里就已经露出了价值观拧巴的苗头——我一直很难理解,一个本来很欢乐的婚恋题材,舒淇那个角色何以就悲情到那种地步,一定要用一个朋友的死来换得相依为命?

  本年度最大制作《一九四二》的另一个价值观阴影在于:你到底是用作者的心态去面对那个苦难,还是用大片的心态去面对那个票房?从它高举高打的方式来看,它就是要激活资本,大制作挣大钱,但是从它的内容来看,它又要彻彻底底地反映底层民众的苦难。这中间的纠结让人无法可解。

  三、大片不是万能的,新的干细胞在哪里?

  自从张艺谋用《英雄》打开了大片的市场,中国电影每年都要整几部大片,成本高压力大,一般导演不敢用,来来回回那几个大导撑了中国电影票房十多年。陈凯歌算是中国大导里最先在大片中失利的一个,《无极》基本被“馒头”毁了。所幸陈导慢慢修炼,靠《梅兰芳》以及今年的《搜索》又寻回了市场。张艺谋是第二个大片失利者,《十三钗》的失利导致中国最佳票房组合二张分手。冯小刚是第三个失利者,《一九四二》的失利让华谊兄弟股票大跌,冯小刚票房灵药的口碑第一次面临质疑,其中压力与苦衷自不难猜度一二。

  其实,大片制度下,宝押在一个人一部片上,失利是必然的。这是当下电影制作思路的问题,而不是某个导演的问题。押宝式的制作,给导演们带来了过多的票房重压,也给电影市场的人才梯队形成造成极大的困难。年轻电影人的成功,只能是黑马式的,偶然性的。比如陆川、宁浩,靠一个本子,多种偶然性成功,十分不易。

  所幸今年电影公司纷纷开展新导演计划。比如华谊兄弟,在冯小刚之外,开始签约更多新的有潜力有特色的导演,这直接造就了乌尔善的《画皮II》。还有年初博纳影业精心打造的《桃姐》,也让许鞍华第一次成为有票房的文艺片导演。《泰囧》虽然被誉为黑马,其实光线此次对《泰囧》的打造十分中规中矩,完全按照好莱坞商业喜剧的套路来,是一次标准化的成功,而非黑马。还有李玉,也是近年来成长得比较稳健的导演,《二次曝光》显示她和范冰冰的合作更加流畅。

  电影市场需要新的造血干细胞,只有更多的生力军才能造就更鲜活的电影市场。

  期盼新的一年,更多《泰囧》,更多徐峥,更多好电影。

【已有0位网友发表看法,点击查看】发表评论

用户名: 密码:
声明: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想法,评论内容必须在5-500个字之间